用好新技术考验企业“内功”

作者:鸿亮 发布时间:2019-07-18 14:38
分享到:

  □鸿亮


  Drupa2016上兰达数字喷墨印刷机以1.3万张一小时的速度输出1050mm×750mm幅面印刷品的画面犹如昨日。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第一台兰达机器将要投入运营,许多业内从业人员认为这一“神秘”的数字印刷机或将加速数字印刷的广泛应用。但笔者并不认同,如同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手机后直到1985年才开始商用,班尼兰达1977年成立Indigo公司,1993年推出Indigo1000,现在Indigo10000全球装机量才不过1000余台,漫长的时间过程说明了任何产品从实验室到广泛商业应用都要跨越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两个阶段。


  多年来,数字印刷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的印刷方式。班尼兰达曾表示,质量、幅面、承印物、速度、成本五大决定因素合力作用是一种印刷方式能否成为印刷主流的基本考量。数字印刷还没有办法替代传统胶印的原因就在于此。以黑白卷筒纸喷墨印刷机为例,当使用成本没有到达和胶印2000印成本平衡的临界点前,数字印刷机的使用量仍然会小于胶印机。但当前方正的桀鹰卷筒喷墨使用成本到了这个临界点,装机量就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喷墨印刷的发展比手机发展和Indigo发展快得多,这是因为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商业模式能否落地仍是关键点。因此笔者认为,兰达数字印刷机进入中国也面临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两个门槛。但目前对于厂商而言,尽快完善兰达数字喷墨机的技术成熟度是当务之急。


  厂商做设备,投资有成败。印企买设备,也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事情。最早中国B2数字印刷机的盈利模式也是经过了几年的探索,才被业内人所认可,在影像、商业、工业、吊牌标签等领域开始有盈利客户群。但B1数字印刷机形成可持续小批量生产的业务体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探索和磨合。笔者认为,未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市场对高速可变数据印刷机的需求将会猛增。有实力的印企自然会未雨绸缪,布局今后的业务发展方向。商业成熟度不仅仅是设备使用成本所决定的,释放设备最大产能并获利才是商业成熟度的衡量标准。


  笔者认为,兰达数字印刷机为中国印企提供了一个新工具,但能否把这个工具运用得“出神入化”,还要看印企的市场认知和应变能力,在接地气的应用方面开辟新的道路,如何把机器用到极致,是企业的“内功”和底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