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会上,“北科学者”、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发布题为《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精尖产业发展:分析框架与竞合趋势——2024展望》的报告。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精尖产业发展:分析框架与竞合趋势——2024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要义,依托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为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能。“报告”基于“稳链-补链-强链”的逻辑提出韧性、根植性、数字化三维高精尖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科技服务十大产业。研究显示,数字经济与高精尖产业发展持续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是未来的大趋势。
据贾品荣介绍,“报告”从区域、国际和细分领域层面分别提出高精尖产业竞合方向。在区域层面,一是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区域间关系从同质化竞争走向竞合发展。在国际层面,一是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二是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以占据全球竞争优势位置。在细分领域,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将在GPU异构适配领域持续突破,推动AI算力平台的国产化替代和运行效率提升;二是集成电路产业将通过加强供应链的整合式创新提升竞争力,并寻求打破摩尔定律瓶颈的突破性技术;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持续通过数据要素,赋能电子政务、智能城市等建设;四是新材料产业有望在新型电池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以及轻质高强度材料等将取得重要进展;五是大规模软件调度平台将建立并满足多元算力需求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六是智能装备产业将通过与人工智能、5G和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精益生产和柔性生产领域保持较高竞争力;七是2024年地热资源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迎来“双碳”导向下的战略机遇期,或将成为能源利用“黑马”;八是节能环保产业将持续融合先进数字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节能环保的体系;九是医疗健康产业在大语言模型LLM+医疗领域占据优势并保持较高竞争力,医疗器械产品创新迭代加快,有望实现突破;十是科技服务业的“四库四平台模式”将有效促进技术转移活动,更好地引领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