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

——读《谈写作——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

作者:陈 文 发布时间:2025-05-31 12:48
分享到:

由《中国教师报》宋鸽、刘亚文两位记者编著的《谈写作——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书,汇集了当今教育领域里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在这45人中,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他们都是活跃在教育写作领域中的卓有成效者,有很强的代表性。此书采用专题采访的形式,分“写作的常识”“捕获好故事”“当学科遇上写作”“写作的多种可能”四个专辑呈现。全书紧扣教师在教育写作中的痛点、难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明确的方法与清晰的路径。通观全书,这些优秀的写作者无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敏锐的眼光


在人的各个器官中,眼睛的作用无可替代。可很多人仅将眼睛的作用限定在看清物品、躲避生活障碍而已。名人有言:“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眼睛不仅能够帮助人更好地生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去发现美,经由多彩的生活达到丰盈生命的高度。有这样一句话:人,长出一张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就是提醒每个人要少说、多看、多听、多做。多看、少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福建省特级教师王木春老师强调,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双翼,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至于写作,则是借助文字把生活经验、心灵感悟与阅读积累加以提炼、融合和深化,锻造出属于自己的“金玫瑰”。

独具慧眼,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能明辨是非,懂得取舍。在教育领域,能够拨开重重迷雾看清教育的本质,在诸多似是而非的理念和行为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能从教育原点出发去阐述教育、推动教育。具体到某一个学科,就是能够认清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大家都认为“只是这样”时,你能够信心满满、有理有据地说:“未必这样,也许那样。”成都市武侯区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认为,写作的捷径,就是敏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教育、乐于记录故事。写作之于他,是因为“怦然心动”而叙说,基于“若有所思”而提炼。

独具慧眼有“力透纸背”之功,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力。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教授认为,教师写作需要一场革命,教师要回到真实的课堂,回到自己真实的体验,需要生命在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也就是回到真实的人、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生命体验。


思考的大脑


为何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所作所为基本上是握着一张“旧船票”无奈地寻找“昨日的客船”?答案很简单:这些人缺乏思考,得过且过,不愿创新。思考是改变的原动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都是思考的结果。身为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思考。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教研员谢云老师说,写作取材的标准有三:一是取最值得说道的,“值得说道”就是价值;二是取最有感觉和把握的,自己把握得住、驾驭得了;三是尽量避开“常规”“常见”,从不一样的角度入手,在不一样的层面展开,即所谓“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江苏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郭文红老师承认:“我觉得自己文章写得不好主要是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同样的事情,写作大师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教育契机或者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而在我的眼里有时就是一件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小事而已。认知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呢?我觉得还是背景知识的差异。”这里的背景知识是指教育者自身的阅历、实践、阅读、思考、训练等,正是这些文章之外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差距。

针对缺乏思考这一情况,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研员王维审老师提出了四步法反思:第一步,判断——我(他)做得对吗?第二步,探索——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第三步,追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第四步,方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教育的本质展开思考。经过千百年来的思考,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认识:唤醒、点燃和示范。唤醒什么?一是唤醒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二是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向往。三是唤醒孩子对幸福人生的追求。点燃什么?一是点燃孩子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二是点燃孩子对学科的热爱之心。三是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怎么示范?一是用深厚的学识示范。二是用良好的素养示范。三是用高尚的人格示范。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展开思考:首先,必须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次,必须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和发现中,感受到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之美,在知识得以增长的同时,情感得以呵护,人格得以健全与发展。从教师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展开思考: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显优藏拙需要智慧;每天进步一点点,读、写之坎是完全可以跨过去的。


勤奋的双手


《真心英雄》这首歌至今还在传唱,其中那一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直激励着无数人埋头苦干、不断前行。的确,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都是历经艰辛、饱受苦难,才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每一个教师内心深处都有成为好教师的梦想。当我们珍惜教书育人的岗位,确立了立德树人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心应该是愉悦而充实的。那么,就请你移步书桌前,用勤奋的双手,把你在校园内外中的经历及读书观影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这将助于提升你的专业水平和人生境界。谷里书院创始人张祖庆老师认为,写作对教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写作,是用文字定格教育经历、累积教育经验、升华教育理念、提炼教育思想、分享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可以说,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和写作史。

广东省中山市教研员郭跃辉老师在分享他的写作经验时说,对于教师来说,最好、最丰富的素材就是自己的课堂,就是自己上过或听过的每一节课。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提炼出“八大课例模块写作主题”,分别是教材分析写作模块、教学设计写作模块、教学实录写作模块、教学反思写作模块、课标理念阐释类课例写作模块、教学理论实践类课例写作模块、教学方法运用类课例写作模块、素养能力培养类课例写作模块。前四种,我称之为“基础主题”,即按照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的整个流程提炼而成。后四种,我称之为“拓展主题”,即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落实课标的某个理念、运用某个教学理论或某种教学方法等,以此形成专业论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员吴勇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会写作的教师,能够凭借丰富的写作经验精准触摸到隐藏在写作任务里的艰涩和模糊,于是教师的写作教学就能教到学生的“痛处”,挠到学生的“痒处”,写作教学的过程就成了帮助学生攻坚克难的过程。一个会写作的教师,为了深入体验学生写作之难,能身先士卒,去写“下水文”,照亮学生的习作路径。很难相信,一个不热爱写作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热爱写作的学生,一个不会写作的教师能培养出善于写作的学生。

诚然,当一位教师倾情投身于自己的教育生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习惯,就会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