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孙海悦)6月19日,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16届中国图书馆馆长与国际出版社高层对话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以“技术融合·权益共生:AI与开放科学时代下图书馆与出版社的新实践”为主题,聚焦开放科学与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背景下,全球知识服务生态体系的深刻变革,旨在探讨构建更加开放、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服务新生态路径,推动跨界合作、知识传播和价值共赢。中图公司副总经理曹庆宁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纪臣,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李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代表主办方致辞,充分肯定了论坛作为高层次、高水准的专业会议对我国出版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并介绍了各自数字化转型和开展知识服务相关成果。
本届论坛设4个分论题:开放科学与新型学术交流体系、AI与知识服务深度融合、跨界合作与生态构建、权益平衡与治理创新。报告阶段,6位中外业界人士分享了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陈传夫分析了全球开放科学发展脉络、图书馆与出版支持开放科学的优势,以及AI技术应用对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
科睿唯安高级副总裁兼学术研究与政府业务首席营收官Ofer Mosseri分享了科睿唯安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剖析了AI应用于学术交流带来的争议性问题,对我国学术交流中使用AI提出具体建议。
STM协会首席执行官Caroline Sutton分析了AI与开放获取交互下出版中的作者权益问题及风险,提议加强版权和许可制度促进研究成果的有效传播与利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智能学院教授童云海建议,既要借助大模型提升知识服务效率,更要构筑技术异化的伦理防火墙。
爱思唯尔资深出版人Glyn Jones介绍了其作为重要学术出版商以AI工具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的实践和AI在数据挖掘和知识转化中的具体应用。
业界人士认为,论坛日益成为图情领域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为出版与图书馆事业的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