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汤广花 通讯员王晓静)6月27日,武汉中心书城“全民阅读大讲堂”迎来一场文学盛宴,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携小说集新作《夜雨寄北》亮相,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叶立文、《长江文艺》社长及主编蔡家园展开主题为“突围与壮游”的深度对谈。活动由《阅读时代》编辑部主办,武汉中心书城协办。
李修文《夜雨寄北》新书分享会现场。《阅读时代》编辑部供图
《夜雨寄北》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有《夜雨寄北》《木棉或鲇鱼》《灵骨塔》《记一次春游》等四篇作品,以现实与幻境交织的叙事,聚焦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觉醒。
“十几年没出版小说集,但我一直在写,只是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上。”谈及创作契机,李修文说,转机出现在创作长篇小说《猛虎下山》时,“过往看似无用的经历,突然被点燃了。”而真正点燃《夜雨寄北》灵感的,是一只直播间里的猴子。某晚的一个短视频直播间中,女孩含泪诉说老板跑路,要靠打赏养活动物。这瞬间击中了李修文,他回忆起二十年前在片场见过的“油腻的、像个人一样的猴子”。“它可能就是被我们豢养的另一个自己,一个要不断斗争、周旋的心魔。一生都在与之相处、斗争、和解。”李修文说,这个顿悟让故事迅速成型。
回顾创作,李修文感慨:“《猛虎下山》和《夜雨寄北》于我,是自我拯救。它们让我的生命重新活跃,重回小说家队伍。有时写一部小说,社会价值未必多大,但它点燃了自己,重建了与世界的连接。”
分享会现场,叶立文将《夜雨寄北》置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中审视。他认为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作家往往以启蒙者姿态俯视笔下人物,而李修文与他笔下的小人物之间,则是平等的“肝胆相照”。叶立文将这种创作命名为“新时代平民史诗”,在静默中展现生命的隐忍与顽强。
蔡家园则以“新奇幻现实主义”来概括李修文小说的美学特征。他认为,《夜雨寄北》中传奇性显著,从马豆芽与猴子的伴生关系,到《灵骨塔》中的骨灰争夺,均体现出中国传统说书“无巧不成书”的叙事基因在当代书写中的复活。在蔡家园看来,李修文始终保有爱与怜悯,成就了新的人民性书写。小说中无论是失败者坚守责任,还是创业青年苦苦挣扎,都可视为“时代典型”——传统英雄退场,坚韧成就凡人的史诗。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