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在晋收官

作者:李美霖 发布时间:2025-07-23 10:10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李美霖)7月20日,由首都图书馆发起,联合山西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最后一站——“音乐里的太行山·山西民歌赏读会”在山西省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线上线下共同领略山西民歌的质朴风韵与磅礴气魄。

活动伊始,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赵谞炯介绍,山西被誉为“民歌之乡”,全省县县有特色民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收录的1374首民歌印证了其深厚传统。他表示,山西省图书馆致力于本土文化的保护、研究与推广,此次活动将依托省图馆藏,通过田野实录、传承人吟唱与学者解读,带大家触摸山西民歌的“活态基因”,让这些曾在窑洞、田埂、土炕上生长的声音成为连接五省文化记忆的纽带。


 图为活动收官照片(首都图书馆供图)


活动特邀一级作曲、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团长王京荣担任导读导赏专家,系统梳理山西民歌的历史脉络。他以“聆听大地的咏唱”为主题,结合明代《玉谷调簧》刻本、沈德符《顾曲杂言》、冯梦龙《山歌》等文献与现场吟唱,剖析了山西民歌的文化土壤、方言特色与音乐形态,从山歌、号子、小调到秧歌、套曲,不同品类映照着黄土地上的生活场景。

新世纪以来,山西民歌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一方面,《一把酸枣》《解放》等舞台剧大量融入民歌元素,演出逾千场传遍海内外;另一方面,石占明、高保利等歌唱家借助央视平台,在保留民间风格的基础上提升音乐品质,再现山西民歌新魅力。同时,通过建立活态基地、挖掘当代价值等举措持续推进活态传承。

活动尾声,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表示,五个月的民歌之旅,完成了跨越华北大地的“声音阅读”,从典籍到传承人吟唱,民歌从纸页跃入生活,成为文化对话的纽带。

当山西民歌赏读会和研读行的圆满落幕,“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系列活动也随即收官。从渤海之滨到黄土高原,从草原牧歌到太行小调,五省民歌如同五条奔涌的江河,在这场旅程中交汇成民歌的海洋;而那些珍藏在图书馆里的典籍、回荡在人们心里的旋律,终将化作滋养文化土壤的甘泉,让华北大地的“声脉”故事久久传唱。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