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系统性变革 实现数智化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作者:本报记者 杜一娜 发布时间:2025-07-25 19:13
分享到:


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杜一娜 摄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制作的《Let’s Meet》。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社推出的由数字员工元曦出镜的《中华文明探源》。资料图片


  截至2024年,全国报纸共开设831个一级独立域名的新闻网站,852个手机客户端,9393个公众账号,用户总数为104.9亿……这组《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的数字,让媒体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报业深化融合发展、推进传播矩阵建设、提升全媒体生产传播质量的新成效。

  2024年至今,全国报业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奋发作为,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以“推进系统性变革、实现数智化发展”为主题,汇聚中国报业精英,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共促报业开新局、谱新篇。


  强化内容建设 以创新表达促进分众化传播


  “中央级报纸创新形式实现精准传播,行业报纸依托专业优势开展滴管式宣传,地方级报纸深耕在地化叙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主题宣传报道格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田丽发布《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时分析,2024年中国报业突出精益求精,优质内容供给,效能持续提升。

  “人民日报社推进系统性变革始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紧扣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将组织好文章、生产好内容、实现好传播作为最关键环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向与会者重点介绍了人民日报社今年以来对内容的三个新要求:内容质量要有新高度,向着新高峰努力;内容呈现要有新气质,向着烟火气贴近;内容传播要有新范式,向着“自传播”进化。

  徐立京说,《人民日报》近年来坚持微观切口和宏观叙事有机结合,在推出《微镜头》《微观察》等品牌栏目的同时,又打破常规,创新版面语言,聚焦重大活动细节,见微知著,展现大道、大国、领袖风采。人民日报社还提出“提高质量、改进文风、贴近读者、引人入胜”的办报理念,要求全社采编人员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不断丰富内容为王的新内涵。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品牌的产业锤、思想的产品锤’等用户服务驱动内容生产传播模式。”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张坤回顾道,中国青年报社将AICG等技术赋能内容平台建设全过程,以“青言青语”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以“青波指数”等自主科学创新效果评价机制。中青校媒现已构建覆盖全国2000多所高校大学生成长平台,联系校园媒体超过6000家,逐步健全了大学生通联队伍、海外青年人脉资源渠道。

  中国日报社实施领航工程,以第一频道和X平台第一账号XMoment为突破重点,深入实施频道植入,取得可喜成效;同时,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协作机制,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机构常态化合作,打造核心观、研习录、习近平名言警句等融媒矩阵,向世界生动展现习近平主席的大党大国领袖风范。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介绍,2024年中国日报社向全平台发布核心报道近3.6万篇,传播量达32.9亿,同比均增长9%。X平台第一账号发稿量、浏览量、互动量分别是2023年的2.1倍、3.6倍、4.4倍,粉丝量翻番,吸引众多国外政要参与互动。

  “我们积极转作风、改文风,推出了《调查与思考》《政策面对面》等栏目,组建了一支独立于常规采编部门之外的潮声内容战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姜军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新栏目、新作风、新机制为抓手,推出并持续迭代“第一视点”专栏。其总传播量已超21亿,成为省域层面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的全新探索范例。同时,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互联网标注坐标做好引领,推动《政已阅》《涌金楼》《有风来》等新媒体栏目在纸媒端亮相,促进报端融合,逐步实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阳光少年报》则是从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教育需求出发,把重要的国家大事、复杂的时政热点、正确的价值导向讲给孩子,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是办给少年儿童的新闻故事报,既要考虑新闻的专业性,又要兼顾儿童的趣味性,让孩子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现实世界得以有效链接。”大象新闻副总经理、阳光少年报社长黄宁说。


  构建多元立体体系 拓展国际传播外延


  中国报业近年来加大力度构建全方位、多语种、立体化的对外传播体系,注重全球叙事,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2024年,全国报纸海外总发行量达190万份,覆盖用户近10亿。外文网站用户3.9亿,外文客户端境外下载占比超70.1%,涵盖英语、法语、西语等7种主要国际语言。境外社交媒体账号达1598个,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融合时代,好内容要有好技术加持,更需要多元渠道运营。”曲莹璞介绍,中国日报社加强自主可控平台建设,英文客户端全球累计下载量达4500万,依托全球站点接力机制,在中国重大新闻英文报道中屡次成为全球首推首发。同时,优化海内外社交媒体运营,根据不同平台调性提高运营脸谱、X、TikTok及抖音、小红书等海内外社交平台水平,其中脸谱主账号粉丝数达1.16亿,居全球媒体账号第2位。中国日报社还注重对垂类账号矩阵的个性化运营,着力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让自带流量的中国故事借力社交传播,吸粉“破圈”。

  中国青年报社在聚力国际传播上有着独特的方式。张坤介绍,中国青年报社近几年平均每年承办近百场中外青年外交活动,推出了一系列青年特色鲜明的国际传播精品,初步构建了海外互联网账号、海外直投、KAB全球青年创业项目等海外影响力媒体矩阵、渠道和平台;积极参与承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已成为内外宣同步、加强国际传播的第一方阵主流媒体。近几年,中国青年报社不仅有计划地打造了一支近百名在国际传播方面能征善战的可视化全媒体精兵,还重视全员文化素养提升和内外宣同步探索。比如,开展了“五四”青春晚会、华服日、非遗晚会、百所高校“校博联展”等海内外青年参与的活动。

  中央级报纸的新媒体账号在重大国际舆论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地方级报纸开展的国际传播也各具特色、富有成效。

  《Let’s Meet》(《渝见》)是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制作,每周三、周六在重庆卫视播出的中英双语栏目。如今,该栏目已经从国际传播融媒栏目升级到网络TV平台,实现了生态升级。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亚向与会者介绍了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近年来进行国际传播的情况:基于电视,又超越电视,突破广电与报业壁垒,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建立了多主体参与的国际传播矩阵,构建起“卫视+网站+客户端+海外媒体账号矩阵”四位一体的对外传播平台。目前,“Let’s Meet网络TV”可提供24小时直播流,已在iChongqing海外网站、Bridging News客户端上线,并在斯里兰卡媒体镜报网站(Mirror)开设了专属频道。王亚表示,通过开展媒体服务、智库支撑、国际公关、海外展会、行业资源对接等多领域的服务,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已经形成了十大经营产品线,打下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根基。

  已是全国青少读物头部品牌的《阳光少年报》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黄宁介绍,《阳光少年报》推出的“新时代中国故事全球少年共读计划”首个中英双语图书项目即将上市,面向港澳地区及海外市场的中文繁体版报纸也在筹备中。


  加快智能化转型 以体制创新推进系统性变革


  “我们创新全媒体呈现,以频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系统性改革。”曲莹璞介绍,中国日报社深化技术引领,启动AI伴生行动计划,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力体系,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传播新场域赢得了优势。通过打造“崑崙”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国际传播平台,构建可沉浸、可交互、可分享的文化体验空间,而数字员工元曦出镜的《中华文明探源》《一城一街》等视频传播量超7亿。

  中国青年报社在前两轮“融媒小厨”和“可视化融媒云厨”基础上,正在推进新一轮可视化“人机协同智慧生态”系统性变革。张坤介绍,中国青年报社现已形成“报、网、端、微、抖”协同联动、一体发展、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矩阵,主力军全部挺进互联网主战场,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并完成新文化业态基本构建。同时,中国青年报社在“数智记者矩阵”基础上,创新打造跨部门跨专业的“蜂巢型组织架构”——“六边形小组”,并深度整合AI技术与采编业务流程,逐步实现从“人工主导内容生成”到“人机协同智慧生态”的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浙江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传播”的应用场景,以全省融媒体传播大脑技术底座为牵引,推动全省媒体“同上一张网、共享一朵云”,打造“潮新闻”“Z视介重大传播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潮新闻改革为牵引,整合部门资源,强化用户思维和内容聚合,向互联网全面转型。“我们进一步进行扁平化管理,实行社长、总编双挂帅。”姜军介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潮新闻原有25个部门整合为12个中心和4个职能部门,建立更加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组织架构。

  而《阳光少年报》实行的行政级别与管理级别双轨运行,激发了年轻员工、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我们对发行投递机制进行了彻底的电商化改造,全流程借助数据管理自动化以及现代物流手段,并搭建了售后运营系统。”黄宁说,《阳光少年报》参考现代企业制度、互联网电商企业经营架构,搭建了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体系,使订阅报纸成为一次便捷舒适的网购。

  “当前,中国报业正处于提质升级的换挡期、拓展赛道的转型期、深入改革的发力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田丽表示,中国报业应以推进系统性变革为牵引,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营模式,贯通事企,优化结构布局;以实现数字化发展为关键,更好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趋势,提高科技赋能力度、深度、广度,从报媒向融媒、智媒转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