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明娟)8月29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AI出版编辑融合创新发展圆桌微研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以“数智赋能・编辑跃升”为主题,聚焦AI技术在出版编辑领域的应用痛点与未来方向。由中国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为行业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实践探讨平台。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宣部出版局有关同志,行业协会领导专家,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出版机构负责人代表、骨干编辑代表出席活动,共同为AI与出版编辑的深度融合出谋划策。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朱琳君主持本次学术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致辞,从行业发展高度阐述了AI技术对出版编辑行业的变革意义,强调出版业对AI出版新技术应用的重视,指出“出版业必须掌握AI技术应用主导权,坚持‘内容为王、技术赋能、导向为先’,在深度融合中守住出版根基。”他强调“我们应该动员组织全行业尽快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起来”,拥抱新技术,才能在新形势中获得新发展。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提出了在AI浪潮下,对于编辑素质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应有新的要求与规范。分享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编辑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学AI、用AI、造AI”的理念,强化编辑的数字化意识和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由此让编辑“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更好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话语权”。
中国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数传集团董事长刘永坚则聚焦AI与出版融合的现状与未来,指出“AI不只是技术革新,更是重新定义出版格局、重塑编辑工作模式的根本力量”。提出新时代的编辑,要将AI转化为延伸编辑价值、推动出版融合的有力工具的未来展望。
在随后的圆桌微研讨环节,四位行业专家围绕AI工具应用及编辑人机协同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还田指出,对AI既热烈拥抱但绝不盲从。因为AI之于编辑工作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无法准确完成书稿的政治把关任务。AI读不懂思想的温度,更量不准立场的尺度。政治把关最后还得靠人脑,靠编辑。编辑需加强理论素养以筑牢内容底线,守好政治防线。
武汉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武汉出版社董事长毛家明分享了出版单位对于AI工具使用的顾虑,提到了AI虽然提升了审校效率,但对于专业出版物的知识审核而言,仍存在不少漏洞。未来的AI出版发展,还是离不开编辑的把关,更要求编辑要学AI、懂AI,但是不能完全依赖AI。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邓为结合个人经验,介绍了AI工具在书籍简介撰写、书评创作、书名构思、内容润色四大场景的应用成果,同时指出AI通用大模型模型底层语料不可靠,生成内容缺乏针对性等缺点,提出编辑与AI协同工作,才能发挥出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
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高级讲师、数传集团华中华南大区总经理邓永强则针对出版行业专家提出的痛点,推介了数传集团专为出版业研发的专属大模型BooksGPT,该模型依托出版业丰富的专业数据,深入契合出版流程与编辑工作逻辑,能全链路赋能出版流程,针对通用AI工具审校过程中政治性与专业性的痛点,解决通用AI工具单点赋能、流程混乱的难点,真正助力编辑工作提质增效。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共同发表“AI出版编辑倡议”,提出面对AI浪潮,出版业要勇于拥抱新变革,打造编辑与AI深度协同的工作机制。
本次圆桌微研讨,不仅梳理了AI在出版编辑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更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为出版行业搭建了AI技术应用交流的桥梁,为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注入了新动力。相信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I将更好地赋能出版编辑工作,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