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文创达13000多种/件,观众达数万人次——
本网讯 (记者李美霖)8月21日至24日以“新文创·新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文化出版领域文创产品交易博览会在京召开。本届文创博览会由韬奋基金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指导,世界知识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联合主办。
萃取文化创作内核
文创开发的“根”要扎在出版产品中,扎在出版业。“出版文创最核心的一点是要考虑文创的源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认为,文化是灵魂,为产品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创意是妙手,让整个文创产品焕发活力。用户是根本,决定了文创开发最终的方向。版权是保障,维护文创开发的正常秩序。这几个方面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要素。
在打响“外交+文创”的品牌知名度上,世界知识出版社不断发力。“文创应为出版行业搭建从文化资源到价值输出的新路径。我们希望用外交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世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依尼道出了“外交+文创”的发展之路。
“出版社的核心是知识的传播。”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赵海坦言,“文创是知识载体的创新,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更要发挥价值引导。”对此,央音社用受众易接受的形式切入,同时坚守强知识性与正能量内核。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赵颖从文创产品的设计角度指出,“出版文创是文字到产品的跨越,书店则是文字到环境的跨越,本质是相互跨越媒介的一种融合方式——跨媒介叙事。”
实现文化与实用的深度融合
出版社通过“图书+文创”联动设计,让文创成为图书内容的延伸,实现文化与实用的深度融合。
聚焦“如何做好文创产品国际化表达”,外文出版社事业拓展部主任张若楷坦言,从文化内核到全球叙事,首先要做好内容转译。同时,在文创产品生产和设计当中,要特别注重传统美学的当代化与国际化结合。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之宝创下了20万+的销售业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主管刘佩洋指出,面对文创市场同质化加剧的挑战,其“人文之宝”品牌继续深耕核心IP,打造超级文化符号,对鲁迅、四大名著、现当代经典作家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IP开发和运营,拓宽市场场景化体验与体验式的消费。
依托高校资源与出版优势,高校出版社在文创领域布局时,已具备一定流量基础。“围绕《杏园飞羽》等优质图书内容、校园文化及博物馆资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逐步形成了图书文创、校园文创、博物馆文创等特色产品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文创产品经理王丽君介绍道。
联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等多家知名文博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开发的博物馆互动解谜游戏书《古董局中局:无尽藏》《问秦》火爆出圈。“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推广让‘师安陕’文创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文创工作室主任姚蓓蕾说道。
将笨功夫化为巧心思
如何将内容、设计创意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文创产品,同时保证合适的投入产出比,对出版社而言并非易事。然而译林出版社凭借《查令十字街84号》油蜡包等文创产品成功俘获一众读者芳心。
“文创生产要培养专业的设计师、要有持续的原创能力、要找到能理解设计师语言的生产厂家、要建设稳定的营销渠道……”译林出版社新媒体营销运营中心主任龚文宇坦言。
吉林省吉文尚品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吉林文史出版社编辑陈春燕坦言,巧心思的底层逻辑,就是让编辑成为文化翻译官,把学术语言变成消费者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价值。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尚隽姝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文创发展路径: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依托其文化属性,撬动多元行业联动,围绕“出版+”不断尝试多维破圈,积极开辟“出版+文创”新赛道,逐步形成了以哈军工红色IP为主的出版文创矩阵。在探索“出版+文创”多元模式上不断发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